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战略举措,其中就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时代,教师工作将如何开展,如何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带着这些问题,《世界教育信息》杂志近日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进行了专访。
1关于教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教育信息》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在教师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哪些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定华: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引领未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师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教师职业进行了新的定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明确教师是中国梦的筑梦人,指出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希望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强调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强调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指出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就为进一步做好重大历史交汇期的教师工作明确了方向。
2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世界教育信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其中特别强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成就高度评价。那么,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王定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迈出新发展步伐,换档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谱写了历史性篇章。师德建设迈出新步伐。出台中小学、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文件,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大力宣传李保国、黄大年等一大批教师典型。教师教育取得新进展。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大中小学国培体系,每年培训数百万各级各类教师。乡村教师呈现新气象。实施特岗计划,中央每年招聘特岗教师近8万人,河南、贵州、吉林、新疆等地每年还招聘一批地方特岗教师。湖南、重庆、广西、江西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上岗退费等方式,每年吸引4万名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核拨奖补资金112亿元,惠及130多万人。建立荣誉制度,为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改革是时代的标志,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奋力改革创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管理瓶颈得到新破解。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28个省份。推进交流轮岗,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深化中小学、高校领导人员管理改革,推进专业化发展。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评审中小学正高级近3000人,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改革研究取得新成果。为了提高师范专业办学质量,开展专业认证研究,依托研究成果出台文件、开展认证。为了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生根,开展评估,扬优督劣,加快进度。为了确保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开展监管研究,依托研究成果出台文件、规范监管。为了提高乡村教师精准培训质量,开展评价体系研究等。教师面貌发生新变化。教师学历层次得到提升,有93.7%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82.5%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比5年前高出8.7和10.9个百分点。年龄结构日趋优化,普通高校、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分别占69.8%和70.5%,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师生结构比例趋于合理,与5年前相比,小学生师比降低了0.59、初中降低了1.18、高中降低了1.82。
3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机遇,迎来新契机
《世界教育信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请问,立足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教师队伍建设又面临哪些挑战?
王定华: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就愈发凸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历史新机遇、迎来历史新契机。
十九大开启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工程”,还用三句话对教师队伍建设予以特别强调。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都需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和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深改组提出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会议对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强调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新技术创设新环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人工智能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我国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教育紧紧跟进新技术前沿,“互联网+教育”不断提速,新技术与教育教学加速融合,“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初见成效,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师“一人一号” ,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初步形成。这都为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新时代新型教师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如党的领导需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师范教育的支持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的保障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机制的理顺需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评价的改革需进一步加强等。
4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世界教育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让师德建设逐步走上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请问,目前我们在师德建设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政策举措?
王定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影响,而且其一举一动也往往成为社会风尚的标杆。可以肯定地说,全国各级各类1578万名教师中,绝大多数是好的,但就是有个别教师违反师德,严重违反了师道尊严,损害了教师形象。
下一步,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人民。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评,加强师德奖励,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体现奖优罚劣。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持续推出一大批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注重宣传感召,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5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世界教育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这对我们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政策举措?
王定华:当前,“有学上”已不是突出问题,而“上好学”、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建设更加优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必须培养高素质教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
提升生源质量。鼓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院校师范专业提前批次录取,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采取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和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青年进入师范专业。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调整履约任教服务期限。
改进培养环节。研究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师范教育被弱化问题。加大师范院校支持力度,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办好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分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高素质“双师型”的职教教师、高素质创新型的高校教师。此外,还要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以认促建,以认促强,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培训实效。统筹推进国培项目,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提升整体素质,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技能,高校国培项目注重提升西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校本教研,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领航工程、领雁计划等举措,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者、创造能力的培育者、创业生涯的指导者。
《世界教育信息》
刚才您提到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并以此为指导进行认证。请介绍一下开展认证的现实意义以及下一步实施思路。
王定华:师范专业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影响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同时也看到,教师教育改革面临开放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亟待建立、综合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特色亟待强化、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亟待引导等新情况、新问题。各院校师范专业办学质量参差不齐、高水平院校办师范动力不强、师范生立德树人和实践教学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师教育体系不能很好地支撑广大人民对好教师培养的需要,教师培养质量滞后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求,已成为制约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瓶颈。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从源头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严格师范类专业办学准入门槛,引导和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举办师范,将立德树人任务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落实到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启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教师教育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征程。师范类专业认证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引导师范院校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认证将采取“统一体系、学校申请、省部协同”的认证办法,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在学校师范类专业开展自我评估的基础上自愿申请认证。
《世界教育信息》
刚才您也提到,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请您介绍一下,除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外,我们还将在哪些方面推进改革。
王定华:按照中央深改组会议精神,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改革是全方位的,除了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外,还将推进以下几方面改革。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盘活事业编制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深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学历。鼓励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聘用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严把高校教师选聘思想政治关,推进职务聘任制改革,实现能进能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研究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职称,将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并做好相应监管。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师德要求,努力扭转中小学单纯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倾向,努力扭转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研究学术。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供有效健康服务,让教师健康工作、幸福生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管办评分离,充分发挥教师办学治校主体作用。完善荣誉制度,深入做好教学名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推选活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补齐乡村教师队伍短板。切实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逐步扩大“特岗计划”招聘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加强培训提升,优化乡村教师培训内容方式,促进专业成长。编制配备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深化“县管校聘”制度改革。着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关爱乡村青年教师,稳定乡村青年教师队伍。
6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助力教师治理现代化
《世界教育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网络强国;在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我们了解到,目前全面建设和使用涵盖各级各类教师的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教师治理服务。请介绍一下具体的举措。
王定华: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教师规模庞大、类别多样、分布广泛,工作环节多,治理难度很大。传统手段难以实现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精准、有效管理,必须要变革教师管理方式。为此,教育部2014年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为确保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经过充分论证,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分级管理、属地运行,统一规划、地方定制,及时更新、深度应用”确定为总体思路。教育部负责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各省建立省级教师系统,两级系统互联互通,面向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提供服务。
2017年3月24日,教育部正式启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入库人数达1500多万,为每一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实现了教师“一人一号”,全面记录教师学习工作经历、职称与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信息,建成了全国教师基础信息库。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到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推进深入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优化教师工作治理体系,提升教师工作治理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各地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设教师队伍大数据,以教师大数据支撑教师治理现代化。积极推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与相关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互通、衔接,建立健全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管理信息化体系。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教师信息,形成教师队伍大数据,以大数据分析为教师工作决策提供基础支撑,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教师系统与教师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逐步重构教师管理方式、再造教师管理流程,推进管理精细化、治理精准化。